b站口碑营销
当前位置: 主页 > b站 > b站口碑营销
B站这个神秘组织,专治你的深夜emo
发布日期:2021-08-10 阅读次数:

在B站,有一个不算起眼的入口。
 
无数个日夜里,这里倾听着用户们的心事烦恼,提供安抚和鼓励。
 
一个六年级的女孩说,父母安排她转学,但她只想留在现在的班集体。
 
一个男生从211大学毕业,原本听从家人安排进了银行工作,决定辞职考研后,却失败了。
 
一位用户和女友相恋五年,最后还是因为种种原因分手了。
 
他们带着自己的烦恼和困惑,找到了B站的这个入口。
 
它的名字叫能量加油站。
 
在客户端点击“推荐服务”,就能找到能量加油站。
 
每一天,会有接近300位用户来到这里。
 
从2019年6月成立至今,能量加油站的客服们已经对超过10万多名B站用户进行了情绪疏导。
 
然而,随着进线人数的增加,客服们面对的需求也愈发复杂。
 
“现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情况也比我们想象的严重”,在B站负责社区工作的巨巨说道。
 
于是,在3月24号,B站联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,为B站用户提供更加专业细致的心理疏导,希望让更多年轻人快乐起来。
 
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小怪兽
 
每天的下午1点到凌晨1点,是能量加油站最繁忙的时间。
 
年轻人来到这里,往往是带着生活中有各种难以解决的难题,比如人际冲突、家庭矛盾、学业压力和情感困境。
 
“这些可大可小的烦恼,和朋友说太麻烦别人,和父母说怕他们担心,最终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到网上抒发。”
 
用户进入能量加油站,会收到来自客服的问候。
 
随着涌入的用户人数增加,这里变成了一个观测互联网情绪变化的晴雨表。 
 
来咨询的用户,晚上比白天多,夏冬比春秋多。季节差异的出现,是因为寒暑假,“不用每天想着上学,问题就来了”。 
 
某当红偶像翻车的时候,很多女孩涌进来,诉说着内心的变化。七夕节来临,有的网友看到全世界都在庆祝,认为自己过得孤单。当“网抑云”被群嘲的时候,能量加油站的进线量暴增了一倍。
 
巨巨说道:“面对互联网上庞杂的信息,人会觉得自己很渺小。再加上疫情的影响,很多年轻人都出现了无法对人倾诉的心理情绪。”
 
能量加油站,成为了互联网普遍情绪的一个缩影。
 
在B站,一首描绘向死而生的歌——中岛美嘉的《我曾经也想过一了百了》,引起了千万网友的共鸣。
 
他们纷纷在评论区诉说着自己的伤痛、苦闷和解决不了的困境。
 
“大三期末考试,已经连续一个月6:30起床了,还有厚厚一摞课本没看。”
 
“经历了朋友的离去,难过了一晚上。”
 
早在三年前,B站的客服人员就感知到了这个现象,“有人会在动态中发布负面情绪的动态,甚至提到‘自残’‘自杀’这样的词汇。”
 
也有人进线到正常的客服流程里,倾诉日常生活中的烦恼,占据了客服人员很大的工作时长。
 
问题一个个浮现,但人们在网上倾诉的行为本身,也是在向外界寻求支持。
 
很快,客服部门察觉到了用户们的需求。2019年,能量加油站在这样的契机下诞生。
 
加油站成立的目的很简单——让那些处于疲惫、失意、难过中的B站网友,找到一个可供倾诉及发泄情绪的出口。
 
进入能量加油站的客服都经过了专业培训,部分拥有心理学教育背景。
 
这样做的社区平台,B站还是国内第一家。
 
当客服察觉到用户需要帮助,就会发出一封私信。
 
告诉他,如果遇到了独自一人无法承受的事情,可以在每天下午一点到凌晨一点,找到“能量加油站”的客服聊聊。
 
客服阿帅,是能量加油站的一位员工。
 
两年半的工作时长,让他体会到,“大部分接触到的用户,无论遭遇了什么事情,都还是很积极努力的。求助的这个行为本身,就代表他们的内心还有力量和希望。”
 
“很多年轻人,甚至未成年人,会在网上发出一些出格言论,想试探看看,这个世界到底会不会有人救他。”
 
B站用户咨询后发的动态
 
总有人在爱着你
 
曾有一位11岁的女孩找到能量加油站,发来的第一条消息,就是对家人一通乱骂。
 
屏幕另一端的客服朱朱看到了这样的宣泄。她很清楚,很多未成年人暴躁的表达之下,其实埋藏着隐秘的不安全感。
 
她开始慢慢和女孩交流,了解到女孩喜欢美术之后,朱朱和她做了一个约定——“如果遇到烦心事,就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”。
 
后续的沟通中,女孩的情绪渐渐平缓,甚至会在讲述画作内容的时候,也反思自己的过错。
 
朱朱大学念的是心理学专业,曾经接触过马斯洛需求层次这个概念。
 
在她看来,这一代青少年已经满足了吃饱穿暖的最低生理需求。“但有不少小朋友,生活中感受不到被关注、被尊重、被爱的感觉。”
 
找到朱朱的,还有一位16岁的初三女生小昕(化名)。
 
小昕的烦恼是,在学校里没什么朋友,对自己的成绩要求还很高,几次考试都达不到预期。
 
在聊天的过程中,朱朱发现小昕其实是一个骨子里很浪漫的女生。
 
“我好想去看看大海啊”,她总是这样说。
 
于是朱朱提议,每次沟通结束时,两个人就互相分享一句喜欢的话。
 
朱朱分享给小昕的其中一句是:“为了以后喜欢的生活,总要先经历一些不喜欢的日子。”
 
小昕很快接纳了这样的沟通仪式。
 
某一天,她主动和朱朱分享了自己在看的心理学科普书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。
 
到了快过年的时候,小昕告诉朱朱,自己以后也想从事心理学或者精神方面的事业,还想把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这本书寄到加油站。
 
最后的告别时刻,小昕很勇敢地对朱朱讲:“我要自己去面对将来的生活了。”
 
这样的帮助让朱朱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成就感,“彼此有情感抵达,能看到对方的成长”。
 
据统计,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.60%。而能量加油站搜集到的数据表明,来这里倾诉的用户,85%都不到18周岁。
 
他们在和客服聊天的过程中,高频率出现的一个词汇,就是升学。
 
朱朱说:“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孩子,少了户外的乐趣,同辈竞争又很激烈,如果和家里的沟通不到位,情绪就很容易出现问题。”
 
我想离开这个世界
 
但像小昕这样只是出现了抑郁情绪的,还是比较好解决的一类。
 
有些情绪状况比较严重的用户,在接线的那一刻,就已经有了轻生的念头。
 
用户在视频里分享和客服聊天的截图
 
2021年初某天晚上11点,一个男孩给客服阿帅留了一段话:“我想在临死前,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讲给一个人听。”
 
阿帅后来才知道,当时男孩已经在公园里,买了酒和头孢,准备自杀。
 
接下来的时间里,男孩和阿帅讲述了自己坎坷的前半生。
 
他初中时因为在学校打架进未成年人管教所待了两年,出来以后学业和工作都不太顺利,父亲长期酗酒,经常打骂他,而唯一爱他的母亲,还在去武汉出差时感染新冠病毒去世了。
 
男孩经历的这些挫折,远远超出了阿帅的经历和想象。
 
阿帅只能不断地安抚男孩的情绪,但男孩仍控制不住地有轻生的念头。
 
能量加油站有这样一条工作准则,一旦发现用户有轻生意图,需要第一时间转报给电话客服干预,必要时报警。
 
客服韶峰在工位上拨打干预电话
 
于是,阿帅马上启动了危机干预的流程,报备到客服专家组。
 
最后通过IP定位,当地警方找到了这个男孩。
 
当警察找到他时,男孩已经喝了酒吃了药,紧急送去医院洗胃后,才抢救了回来。
 
阿帅原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,没想到一天后,男孩再次上线。
 
他对阿帅说:“谢谢你那天听我讲了那么多,作为一个陌生人,能推心置腹地同情我。”
 
通过这样的危机电话干预,能量加油站在2020年救下了8人,2021年救下了51人。这是一个警方确认过的数字。
 
但有时阿帅也会有一丝无力感,“面对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求助,有时觉得自己能做的很有限。”
 
他切实地体会到,“很多烦恼,不是纯靠倾听沟通就能解决的。”
 
一位求助用户沟通了很久,也没能走出困境
 
想做的还不止这些
 
能量加油站曾经接触过一位用户,他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,每天都会进线和客服们聊上10个小时。
 
有一次,他告诉客服人员,自己正在洗澡,竟然也能随时秒回消息。
 
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,客服人员从心理学角度评估,他可能已经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和轻微的人格障碍,并且对加油站产生了重度心理依赖。
 
如今,B站的能量加油站每个月都会接待超8000名用户,其中确诊或疑似精神疾病的用户约700位。2021年电话紧急救援的服务量,相比2020年也增长了三倍之多。
 
社区工作人员巨巨认为,不论是为了帮助更多用户,还是为了更专业的心理疏导,都应该找到一家专业机构,一起做这件事。
 
3月24日,B站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建立了合作,也就是老上海人中耳熟能详的宛平南路600号。
 
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,是全国规模最大、业务种类最全、领衔学科最多的精神卫生机构之一。
 
疫情期间,主任医师谢斌的一句“控制灵魂对自由的渴望”,很多人都曾在网上看到过。
 
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谢斌,在上海疫情高峰时,为市民提出了很多可行建议
 
当巨巨联系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,向他们详细介绍了能量加油站的做工。医生们听到后,都非常赞同:“互联网平台有一个更好的优势,是可以主动出击,不像医院只能等病人主动上门。”
 
“很多人来到医院时,都是已经情况非常严重了。但是互联网平台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只是有点心情不好,还没有到抑郁症那种程度的人。”
 
从2022年3月24日开始,能量加油站的客服团队将接入上海市心理热线962525志愿者团队。
 
上海市心理热线有约300人的志愿者团队,承担着整个上海的心理疏导工作,是华东地区最专业的心理干预团队之一。
 
其中很大比例都是拥有心理资质的医生,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培训。
 
此外,每一周,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专业医师都会在固定时间内,通过“能量加油站”进行在线心理疏导,为B站用户提供更专业的帮助。
 
宛平南路600号的医生、护士也来B站开号了,一出手就是实用的硬核心理知识。
 
巨巨提到:“很多人还停留在不承认自己有情绪问题,或者嘲笑他人心理疾病的阶段。”
 
“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压力和不健康的情绪,学习如何理顺心里那头小怪兽的毛毛,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。”
 
为了让年轻用户学习自我监测和自救,了解心理学知识,这一次,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入驻了4个B站账号,给B站用户提供更专业的心理疾病科普。
 
他们分别是@传说中的600号、@成瘾科张佳婷护士、@心境障碍科金医生 和@心身科护士小邱 。 
 
@心境障碍科金医生 入驻B站后的第一条视频,就带大家了解了“单相抑郁”和“双相抑郁”的区别。
 
原来,双相抑郁的患者,可能在服用抗抑郁药物之后,出现兴奋、话多、自我评价高和类似买买买的挥霍行为。
 
但金医生也说,其实不论是家人还是自己,得了心理疾病不用慌,及时去精神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心理科就诊才是正解。
 
@心身科护士小邱 则科普了抑郁症的病因及诊断标准,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如何治疗抑郁。
 
目前,中国抑郁人群已达9000万,平均每11个人中就有一个有抑郁倾向。
 
或许我们永远无法与内心的猛兽去和解,但可以试着学习与它共处。
 
无论什么时候,当你遇到了无法解决的情绪问题,请勇敢地寻求专业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