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红书公关公司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小红书 > 小红书公关公司
医美行业如何贩卖焦虑?传播套路面面观
发布日期:2021-08-10 阅读次数:

5月18日,有网友做了“小腿肌肉阻断术”,并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分享,称该方法可以让肌肉慢慢萎缩,从而达到永久瘦腿的效果,上万人点赞“种草”。5月19日,话题#小腿肌肉阻断术#冲上微博热搜,引发网民围观热议,截至目前阅读量已达3.1亿,讨论量为3.4万,另一关联话题#医生称小腿肌肉阻断术对身体伤害不可逆#也获1.3亿阅读量。
 
无独有偶,与该瘦腿项目类似的颅顶增高手术、精灵耳、抽肋骨瘦腰等小众医美项目也相继进入舆论讨论范围,其中话题#精灵耳 整容#更是冲上热搜榜第一位,阅读量超6.8亿。类似事件与话题频频进入大众视野,引发舆论对医美行业制造贩卖容貌身材焦虑的深度思考。

 

整形焦虑营销的传播套路观察

 
值得注意的是,制造焦虑感是市场营销的常用手段之一。但在信息生态环境结构愈发复杂的当下,医美行业的焦虑贩卖充分结合了社交平台、短视频等等前沿媒介,并灵活运用了各类传播技巧,隐蔽性更强、“套路”更深。
 

套路一

免费为“引流” 好评“带节奏”

 
随着“颜值经济”升温,医美行业产业链日益完备,为医美机构“引流”“导流”的互联网平台相继出现。互联网医美营销中,不乏用“免费咨询”“限时免费”“免费招募体验官”等名义,“套路”消费者的情况。线上咨询时,有机构对咨询者的照片进行“点评”,言语间放大容貌问题,用统一化的标准衡量外貌,乃至列出“问题清单”,以制造焦虑的方式,吸引顾客进行医美项目。
 
部分机构以“素人”为宣传典型,展现普通人在医美后,拥有“明星同款”的容貌。这种宣传常以“免费招募”为噱头,却对报名参与者“品头论足”,貌似提供了更多“可能性”,实则制造了更多焦虑。还有商家以“免费体验”换取“好评”,这种体验多为低价项目,但“好评”往往有结构明晰的模板。内容上以个人体验的口吻,多角度夸赞商家,甚至为没有体验过的项目进行宣传,并传递“颜值即正义”“医美要趁早”等观念,营造着容貌焦虑的气氛。
 

套路二

垂直平台“内卷” 视频短剧“编故事”

 
社交平台具有互动性、开放性、多样性,垂直型社交平台则更具圈层特质。部分主打美妆、时尚、精致生活的线上社区,易成为“容貌焦虑”的集散地。以“笔记”“日记”等形式,记录、分享生活中的美好,本无可厚非。但“美好”不应仅是“美貌”,医美也并非是通向美好生活的唯一大道。有些不当营销,将“精致生活”窄化为外貌精致、将“品质生活”简化为品牌堆砌,舒适和美好也因而变为内卷和焦虑。
 
短视频对“颜值”的表现更为直观。部分医美广告借助情境短剧等形式,塑造饱受“容貌困扰”的角色,编造容貌普通的人受到不公待遇等故事,随后展现接受医美后“升职加薪”“收获爱情”等剧情,着重凸显外貌对个人际遇的影响。将个人发展困境简单归因于外貌,显然失之偏颇。容貌焦虑、职业焦虑、婚恋焦虑是当前不可忽视的舆论心态,医美可以是一种追求美好的选择,却并非唯一的正解。
 

套路三

宣传放大效果 言词淡化风险

 
“重生”“换脸”“宛若新生”等词语在医美宣传中屡见不鲜,比起传统的美容护肤产品,医美对外貌的改变更为快速和直观。不少医美机构宣称,无创、微创类项目“0风险”,并称其为“轻医美”“微医美”“快餐医美”。宣传上,常展示“素人”接受医美项目前后的对比图,并配以“0恢复期”“效果即刻可见”等文字,突出了“易获得”感,却鲜少提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。
 
放大医美效果的宣传,也易使尝试者抱有过高期待,而无创、微创类项目往往难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。此时,“容貌焦虑”还可能衍生为对医美效果、生活改变等方面的焦虑。这种焦虑可能导致消费者“医美成瘾”的问题、及青睐外科手术类的高风险项目的倾向。腹部抽脂术中因栓塞意外身亡、“断骨增高”“小腿肌肉阻断术”致残、面部整形致“毁容”等失败的案例令人警醒。宣传中只凸显效果、不讲明风险,是不负责任的“套路”。
 

套路四

主动输出价值观  KOL引导圈层认知

 
“制造焦虑,已然成为医美产业重要的一环”,有网民如是评论。“精致”“悦己”等正向追求,可能沦为贩卖焦虑的新话术,乃至成为新的“道德绑架”。“爱生活,爱自己,就是要爱美”“因为不完美,所以追求完美”“努力成为更美的自己”“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”“变美只为取悦自己”“没有变美就是浪费生命”等观点,往往以热爱生活、追求美好为名,行贩卖焦虑之实。“观点输出”类内容擅长精确瞄准市场,戳中部分群体的焦虑心理。期待通过外貌的改变,获得更多的自我认同或外部机会,也算是人之常情,但将医美与个人价值、生命意义直接挂钩,未免过度“升华”。
 
时尚、美妆等领域博主更易关注医美话题,但其往往不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,却拥有较多“爱美”的粉丝基础。这类博主一般擅长“种草分享”“点评明星”等内容,常用“美商”“少女感”“冻龄秘密”“审美及格”“抛弃同龄人”等词语,将“美”固化成某些标准,也增加了“素人”们的容貌焦虑。加之舆论场中,医美专业医生的声量不够高,医美机构的品牌影响力尚未全面显现、头部KOL掌握一定话语权等因素,普通网民获取客观、中立、理性信息的渠道相对有限,口碑传播、粉丝经济等圈层特点明显,“对冲”焦虑的内容往往在壁垒之外。
 

套路多多,大家怎么看?

 
“小腿肌肉阻断术”话题引爆后,不少网络科普大V、整形医生纷纷发文指出同类整形项目的风险性,呼吁网民慎重选择。科普账号@丁香园发文指出,这种美容瘦腿的方法原理是离断支配腓肠肌的肌支,让肌肉废用性萎缩,从而达到瘦小腿后群肌的目的。该文指出,手术施行后,常见并发症包括小腿肌肉力量变弱,小腿乏力、酸痛等等,且术后的瘦腿效果是难以完全把控的。
 
北京协和整形外科医生肖一丁在自己的视频中将“阻断瘦腿”列为“医美七大邪术”之首,并表示这些手术不在任何教科书上出现,也不受法律保护。科学松鼠会成员游识猷评论称,不可逆的、有创的、伤身的操作,真的要三思。不少网民难掩“吐槽欲”,“脑子有病”“血管雕花”等词汇频见评论区,还有网民调侃“是不是有拐杖和轮椅生产商在推波助澜促刺激销量”,甚至有网民贴上了“反人类”标签。
 
此类小众、畸形整形项目流行的原因,也成为舆论探讨的重点,尤其是各类医美机构在利益驱使下设置的营销“陷阱”值得警惕。《工人日报》文章称,拿身体健康冒险的“美丽游戏”,可谓容貌焦虑过度泛滥、医美行业畸形发展的“共同变种”。《文汇报》评论认为,“小腿肌肉阻断术”得以盛行,审美畸形固然是祸根,但鼓吹颜值正义、制造身材焦虑的部分整形机构同样值得警惕。
 
自媒体“Vista氢商业”发文指出,内有心理因素作祟,外有社会环境推波助澜,加上巨大的利益空间,一切都像共同编织起一张大网,坐等上钩。微信公众号“高能E蓓子”文章也提到,网红明星通过整形打造出来所谓的完美,本质上就是一种陷阱,就是在拼命地贩卖容貌焦虑。多数网民也认同上述观点,认为“白幼瘦”的社会审美观导致一些人对身材、容貌的焦虑达到病态,也有网民提到是各种行业资本为了圈钱刻意制造的社会氛围。
 
围绕“小腿阻断术”这类整形项目引发的“容貌焦虑”,舆论给出了大致相同的治理路径。其一,相关监管部门需发挥主观能动性,完善法律法规,加强执法监督。《工人日报》发文称,既然“小腿肌肉阻断术”已经被淘汰、禁止,那么那些至今还在“操刀”此类手术的医院,其行为是否已经违规,必须给予廓清。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、修补制度漏洞,加强执法和日常监管等,让无良医美手术失去生存空间。
 
其二,认为网络平台应承担社会责任,对相关内容做好管控措施。《新民晚报》评论称,社交媒体平台要对一些所谓美容手术的分享帖、科普帖加强内容审核,特别是对于医疗美容机构的虚假营销信息进行封堵,不能为了“亲商家”而“坑用户”。
 
其三,呼吁社会倡导健康美的主流审美观。《新京报》文章认为,要彻底改变这种过度整容的趋势,需要社会传递一种包容、多元、友善的审美观。接受不完美的自己,学会欣赏自己,让“美”回到该在位置,别为了“美”而失去了自我。
 

少些“套路”,多些美好

 
“贩卖焦虑”的市场,折射着社会的变化和压力。医美信息传播“套路得人心”的背后,有传播方式、营销手段的更新;有专业话语不足、行业发展不完善的问题;更有公众对美好的追求,对个人价值、发展空间、选择机会的期待。舆论呼吁,医美行业尽快由乱至治,社会共塑健康的审美观,在尊重与包容的氛围中,人民健康自信地追求美好。